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介绍佛陀 >亲近释迦牟尼佛

亲近释迦牟尼佛 (79)
  ——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

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

第十二章 教义 (续)

注释者:被理性化的“自我论”,被如是称呼,不论采取什么形式,“既是见,也是结”,乃建立在一个细微的、本具的、扭曲的认识──“我慢”──“是结,而非见”。这些“自我论”可能确实已被建立,也可能还未建立,但若已被建立的话,它们的内容就一定离不开五蕴。正因如此,若要描述这些自我论,它们全都可归并为“有身见” 之一,这是概要性的说明。所有这些都在证入流果时被弃舍,虽然“我慢”尚未断除

阿难:“有身见从何而来?”──“无闻凡夫不识圣者,不谙圣者之法与律……观色即是我,或观色为我所有,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受、想、行、识四蕴亦是如此)多闻圣弟子,不如是见。”

“无闻凡夫不识圣者……如是不如理作意:‘我实于过去世存在?我实于过去世不存在?我于过去世是为何?我于过去世如何?我于过去世先为何,然后又为何?我实于未来世存在?我实于未来世不存在?我于未来世将为何?我于未来世将如何?在未来世我先为何,然后又为何?’或对于现在世作如是想:‘我实存在?我实不存在?我为何?我如何?此生自何处来?往何处去?’”

“当他不如理作意,其心必生六见中之任何一见,并视之为真实生起:‘我存在’,或‘我不存在’,或‘我以我而想我’,或‘我以我而想无我’,或‘我以无我想我’。或生起如是之见:“是我在说话、感觉,在承受善恶业于此处或彼处成熟之果;但此我是恒常、永恒、非变异之法,将永无止尽地存在。”以上诸见,称为见之稠林、见之荒野、见之歪曲、见之反覆与见之结缚。无闻凡夫为诸见所缚,不得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其人不能脱苦,我如是说。”

“诸比丘!有二种(邪)见,当诸天与人受其迷惑时,有人深陷其中,有人太过急切;只有具眼者得见。有些人如何深陷其中?诸天与人喜爱有、好乐有、欣喜有,听闻灭有之法时,其心不向往,或不生信心,不安稳住,不决定,于是某些人深陷其中。有些人又如何太过急切?有些人对此有感到惭耻、羞辱、嫌恶,只盼能无有:‘尊者!此身坏灭之后,此我亦随之切断,于是死后不再有生,此为最安稳,此为最胜,此为实相。’于是某些人太过急切。具眼者如何得见?若比丘见有为有,明白后,他入于厌患、削减、止息贪爱之道,此是具眼者得见的方式。”

“诸比丘!有人之所有物以为是恒常、永恒……汝等可曾见如是之所有物?”──“不然,世尊!”──“……若人执取我语取时,而不生忧……恼,汝等可曾见如是之我语取?”──“不然,世尊!”──“……人依止彼依止之见,而不生忧……恼,汝等可曾见如是依止之见?”──“不然,世尊!”──“……诸比丘!若有我,那么可有我所有?”──“唯然,世尊!”──“诸比丘!若有我所有,那么可有我?”──“唯然,世尊!”──“诸比丘!对我及我所有的理解不得真实与确立,而有此见‘此是世界,此是我,我死后必为恒常、永恒、永住、非变异之法,我将永无止尽地存在’──这是否是全然彻底的愚人之见?”──“世尊!如何不是呢?那确实是全然彻底的愚人之见。”

“有沙门或婆罗门若观种种我见,彼等所观见者皆是五取蕴,或此蕴或彼蕴。未闻凡夫不识圣人……观色是我,或观我是色所有,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亦如是观其他四蕴)。有如是(合理化的)观见,他便有此(根本的)‘我是’的想法。只要有‘我是’的想法,便生起眼、耳、鼻、舌、身五根。之后,便有意根,有法与无明界。无闻凡夫被无明触所生之受所动,而如是思惟:‘我存在’、‘我是此’、‘我将存在’、‘我将不存在’、‘我将生色界’、‘我将生无色界’、‘我将为有想’、‘我将为无想’、‘我将为非有想非无想’。但多闻圣弟子,其五根如实存在,他已舍断对五根的无明,而生起真实的智。如此而不思惟:‘我存在’……‘我将为非有想非无想。’”

原注:

① 将“我”视为五蕴中之一蕴或多蕴,如此构成一个“我”的“有身”,因而产生不正见。

译注:

② “我见”属分别的烦恼,修行者在见道时断之;“我慢”属俱生烦恼,在证阿罗汉果时将之断尽。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