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八恶法,不堪弘法使命
优波离:“诸比丘!比丘若要堪任弘法之使命须具有八种特质。哪八种?此处有比丘,能闻、能使人闻、能学、能记、能解、能使人解、善巧于(知)善伴侣与不善伴侣、不斗诤。比丘若具有此八种特质,便堪任弘法之使命。舍利子具有八种特质,故可堪任弘法之使命。”
于群众前不畏怯,言谈不失意不覆,
说无迟疑问不恼,比丘如是堪任命。
“诸比丘!提婆达多已被征服,其心为八恶法所覆盖,将不免堕入恶道,在地狱受一劫之苦,哪八恶法?有利养、无利养、有名声、无名声、有称誉、无称誉、恶欲与恶友。提婆达多将堕入恶道,在地狱受一劫之苦,因为他已被征服,其心为八恶法所覆蔽。
“诸比丘!此八恶法,若单独或一起生起时,应即时克服。比丘克服此八恶法时,其心应抱持何种想法?此八恶法,若单独或一起生起时,如不即时克服,诸漏与热恼便会在心中生起。此八恶法,若单独或一起生起时,如即时克服,那么诸漏与热恼便不会在心中生起。所以,诸比丘!你们当如是训诫自己:‘此八恶法,若单独或一起生起时,我等应即时克服。’
“诸比丘!提婆达多已被征服,其心为三恶法所覆蔽,将不免堕入恶道,在地狱受一劫之苦。哪三恶法?恶欲,恶友,以及在仅仅获得现世殊胜的神通后,便半途而废。”
摩揭陀国与乔萨罗国的争战
注释者:藏经中对提婆达多死亡的情形并未记载,根据注释书的描述,是大地裂开,将其吞没,卷入地狱,他将待在那儿直到下一个世界坏劫时,其所处之地狱亦坏灭为止。根据注释书,而非经藏本身,频婆娑罗王退位之后,其子阿阇世将他囚禁起来,最终处死。野心勃勃的阿阇世即位后,随即而来的便是一连串发生在摩揭陀与乔萨罗这两个强国之间,亦即甥、舅之间的战争。
阿难:如是我闻。那时世尊在舍卫城,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整备四军象军、马军、车军与步军,行军至迦尸国,讨伐乔萨罗国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得到消息后,也整备四军,行军至迦尸国,迎战阿阇世王。这两国王开战了,在这场战役中,阿阇世王打败了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撤回首都舍卫城。在舍卫城乞食的众比丘听到消息,将之报告世尊。他说到:
“诸比丘!摩揭陀国阿阇世王,有恶友、恶朋、恶伴;乔萨罗国波斯匿王,有善友、善朋、善伴。但战败者的波斯匿王,将受苦而度过此夜。”
胜者招致敌人,败者受苦难寝。
只有舍胜与败,心平者可安眠。
之后,两位国王再次交战。在这场战役中,波斯匿王活捉阿阇世王。波斯匿王想:“摩揭陀国阿阇世王在我未侵害他时来侵害我,但他仍是我的外甥。我何不没收他的象军、马军、车军与步军,放他一条生路?”众比丘在舍卫城中乞食听到消息,将之报告世尊。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人随意掠夺他人,他人回报以掠夺,
被夺后再行掠夺。只要恶果未成熟;
愚者自以为好运,一旦恶果已成熟,
愚者便受于苦恼。杀害者得杀己者,
胜利者得胜己者,辱人者得辱己者,
恼人者得恼己者。业行之轮再转动,
被夺后成掠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