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寓言的哲理】(24)

无我

昔有一人,受使远行,独宿空舍。中夜有一鬼,担死人来着其前。后有一鬼,逐来嗔骂前鬼:“是死人是我许,你何以担来?”二鬼各捉一手诤之。

前鬼言:“此有人,可问是死人是谁担来?”

是人思维:“此二鬼力大,若实语亦当死,若妄语亦当死,二俱不免,何为妄语。”语言:“前鬼担来。”

后鬼大嗔,捉手拔出着地。前鬼取死人一臂补之,即着如是。两脚、头、肋,皆被拔出,以死人身安之如故。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

其人思惟:“我父母生我身,眼见二鬼食尽,令我此身尽是他身肉,我今定有身耶,为无身耶?若以有者,尽是他身。若无者,今现身如是。”思惟已,其心迷闷,譬如狂人。明日一寻路而去,到前国者,见到佛塔众僧,不可问余事,但问己身为有为无。诸比丘问:“汝是何人?”

答言:“亦不自知是人非人。”即为众僧广说上事。

诸比丘言:“此人自知无我 ,易可得度。
—————————————————————————

①无我——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哲学观点,具体的意思有各种解释。

翻译:

从前有一个人,奉命出使远方,夜里独自住在一所空屋里。半夜里有一个鬼,担着一个死人进屋来,放在他面前。跟着又进来一个鬼,骂前面一个鬼道:“这死人是我的,你为何把他担了来?”两个鬼各自抓住死人的一只手,争执起来。

先进来的那个鬼说:“这屋里有一个人,你可以问问,这死人是谁担来的。”

这人心里想:“这两个鬼,气力都很大,要是我说实话,肯定只有死,要是我说假话,也只有死。怎么说都逃不脱,那也不用说假话了。”于是就说:“是先来那个鬼担来的。”

后来那个鬼大怒,抓住这人,拔掉他的手臂,丢在地上。先来那个鬼就从死人身上取下一只手臂,又给他补上去。就这样,这人身上的两只手、脚,还有头和肋都被拔了出来。又被鬼用死人身上的手、脚、头、肋安了上去。两个鬼一起把换下来的那个人的身子吃完,擦了擦嘴,走了。

这人心里想:“我父母生下给我的身子,眼睁睁看着被这两鬼吃掉,我现在这个身子,全是别人身上的肉。我现在是有身呢,还是无身?要是说有,全是人家的身子。要说没有,又摆着个身子在这儿。”他想来想去,越想越糊涂。第二天,他顺着路往前走,到了一个国家,看见佛塔和僧人,不问别的事,就问他自己的身子是有还是无。僧人们问他:“你是什么人?”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我是人还不是人。”便把那天夜里的事告诉了僧人们。

僧人们说:“这人自知无我(无有实我),可以得度。”

     偈曰:此身如房舍,坏了换新的。
          若知身非我,离苦得安乐。

                           (摘自《佛经寓言故事》王邦维)

狐狸和豹

有一次,狐狸和豹在一起争论究竟它们谁更美。豹强调自己身上的花斑美丽,独一无二。狐狸却对它说:“我的美在于内心而非外表,因此要比你强许多倍。”

人生智慧:

狐狸的话意味深长,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琢磨。一方面,狐狸的最危险之处就是它内心的狡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外表强壮更为可怕,令人难以防范。这告诉我们,城府深的人是很厉害的。

另一方面的积极道理是,外表美丽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因为内在的美才是更为含蓄、持久、深刻的。与这相比,外表美显得浅薄多了。

                      (摘自《伊索寓言与人生智慧》)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