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寓言的哲理】(46)

鹿王

鹿王退还,悉命群鹿,是以斯意示其祸福,群鹿伏听,自相差次。应先行者每当就死,过辞其王。王为泣涕诲喻之曰:“睹世皆死,孰有免之?寻路念佛,仁教慈心。向彼人王,慎无怨矣。”

日日若兹。中有应行者而身重胎,曰:“死不敢避,乞须娩娠。”更取其次,欲以代之。其次顿首泣涕而言:“必当就死,尚有一日一夜之生,斯须之命,时至不恨!”

鹿王不忍枉其生命,明日遁众,身诣太官。厨人识之,即以上闻。王问其故,辞答如上。王怆然为之流泪曰:“岂有畜兽怀天地之仁,杀身济众,履古人弘慈之行哉!吾为人君,日杀众生之命,肥泽己体。吾好凶虐,尚豺狼之行乎?兽者斯仁,有奉天之德矣!”

王遣鹿去,还其本居。敕一国界:若有犯鹿者,与人同罪。自斯之后,王及群寮率化黎民,遵仁不杀,润逮草木。国遂太平。

翻译:

鹿王回去,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群鹿,向它们说明祸福。群鹿听鹿王的话,自己排好先后次序。应该先去的鹿要去死的时候,都来向鹿王告别,鹿王总是哭泣着对这只鹿说:“在这个世上的众生都终有一死,谁能躲得掉?你要一路念佛,对那位人王不要有怨恨之心。” 这样,每天都有一只鹿被送到国王那里去。有一次,一只母鹿轮着该去了,但却怀了小鹿。这只母鹿对鹿王说:“该我去死,我是不敢躲避的,只求允许我生下小鹿后再去。”于是鹿王便叫下一只鹿去,意思是让下一只鹿代替那只怀孕的鹿。这下一只鹿叩头哭着说:“我当然要去死,但是还该多活一天一夜,我要活到该死的时候才去死,心里才不会有悔恨!”

鹿王不忍心叫这只鹿去送命。第二天,它悄悄地离开了鹿群,来到国王的御厨房。御厨房的厨师认识它,立刻就报告了国王。国王问鹿王为什么这样,鹿王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伤心地流下眼泪,说道:“没想到禽兽都能有天地仁慈之心,杀身济家,实践古人慈善的行为!我是人的君王,却每天杀死众生的生命,来营养白己的身体。我难道性情凶残,崇尚豺狼的行为?野兽能做出这等仁慈的事,可真有损作国王的德行了!”

国王让鹿王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去。又下了命令:在国界以内,谁要是伤害了鹿,就与伤害了人一样受罚。从此以后,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带领教化百姓,百姓们遵从仁慈之道,不杀害众生,连草木都得到了好处。国家因而十分太平。

偈曰:
  人命众生命,此命无所异。
  我贵它何贱,杀它以活己?

                         (摘自《佛经寓言故事》王邦维)

 

乌鸦和渡鸟

一只乌鸦十分嫉妒渡鸟,因为渡鸟被人们当做是吉祥的征兆,人们常以它的出现与否来判断未来的吉凶。有一天,乌鸦看见了几个正在行进的旅人,就飞到树上去,朝他们嘎嘎大叫,那几个旅人奇怪地向它张望,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最后其中一个人说:“别去管它了,让我们上路吧!因为乌鸦的叫声是从来没有什么征兆的。”

 

人生智慧

渡鸟能预示吉凶,所以为人们所尊重,而乌鸦的叫声只是聒噪,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为人们所不齿。东施效颦,结果只能让人对它更加的厌恶。尊重和厌恶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其形成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其中奥妙须从寓言中体会。 (摘自《伊索寓言与人生智慧》)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