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禅宗】(9)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乐在禅中② 

“在坚强的决心和严格的自我抑制中,有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将这种乐道实践概括为“乐在禅中”,的确是非常精彩的。“佛陀放弃苦行,并非像当时的某种自由思想家那样,唯独肯定感觉的欲望和快乐。他抛弃的是快乐和苦行这两级,在择取合宜的中间道路。”“一般认为,原始佛教的无常观,是具有神经质的厌世观,其实绝非如此,佛教的根基,实际上是彻底的乐天情调,是对人类的充分肯定。”

但真正将“乐在禅中”发展为一种有着重大影响的处世态度的,毕竟是中国的禅宗。

中国禅宗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以人生为主题表现出对现实的人间生活的强烈兴趣,即:平常心是道,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什么是禅 ①

玉佛寺的讲经活动已经举行了一年多,有多位法师在这里讲过佛法。我这次讲的题目叫做《入禅之门》,有六个小题,一天讲一个题目。大家知道禅不是讲的,禅很难讲,可是为了方便初学的理解,又不能不讲。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禅,然后再讲一讲怎样进入禅。我再声明一句,这不能说是讲,只能说是交流、请教。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老题目,有很多人讲过。怎么讲、能不能讲得好,还请大家指教。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的禅,当然也不是四禅八定的禅,而是禅宗所提倡的禅。禅宗的禅与六波罗蜜的禅是同一个事物,又是分别的两个事物;它与四禅八定的禅可说是同一个事物,又有所不同。众所周知,禅宗有四句格言,叫做“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语言也是应当扫除的,那为什么还要讲呢?因为不借助语言文字,要想进入禅就很困难,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里有一个解说,所谓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六祖大师说:“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所以不立文字者就是不执著文字,但又不能离开文字,还是要用语言文字作标月之指,“因指见月,得月亡指”,这就是语言的功能。(摘自《入禅之门》)

慧可语录

[禅师简介] 慧可(487-593),一作惠可,又称僧可,俗姓姬,原名光,改名神光,后初祖达摩又为他改名慧可,虎牢(今河南荧阳县)人。得法于初祖达摩。他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

4、法佛无二

[原文] 有一居士,不说年几,□有十四,及至礼师,不称姓名,云:“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弟子忏悔。”师云:“汝将罪来,为汝忏悔。”居士曰:“觅罪不可见。”师云:“我今为汝忏悔竟,汝今宜依佛法僧宝。”居士问:“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云何为法?”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居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如其心然,法佛无二也。”师知是法器,而与剃发,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据《祖堂集》卷二)

[译文] 有一位居士,不说自己年纪多大,约有十四(四十?)岁模样,他向慧可禅师致礼时,也不报出自己姓名,说:“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弟子忏悔罪过。”禅师说:“把罪过拿来,为你忏悔。”居士说:“寻找罪过,无法找到。”禅师说:“现在我已经为你忏悔了罪过,你如今应归依佛法僧三宝。”居士问:“只是看到和尚,才知道什么是僧,但不知世间什么是佛?什么是法?”禅师答:“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法和佛并无区别,你懂了吗?”居士说:“今天才知道,罪性本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从未独立存在过),如同心就是佛,心就是法那样,物性之间并无区别。”禅师心知他是法器,为他剃除须发,说:“你是僧宝,应改名僧璨。”

[提要] 这段语录反映了万物皆空,对世间事物无须细加区分的禅教观点。

[注释] ①居士——通常指在家修习佛教者。

②□有十四——“十四”疑应作“四十”,《五灯会元》卷一作“年逾四十”。

③风疾——一种因风邪侵入而生的疾病。

④佛法僧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

⑤法器——具有领悟、传承佛法才具的人。

⑥剃发——佛教规定出家者须剃除须发。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