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禅宗】(10)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乐在禅中③ 

玄沙师备是唐代的著名禅师。一个和尚千里迢迢来请他指点参悟之路。玄沙问他:“你刚才进山时,听到潺潺溪水声了吗?”和尚说:“听到了。”玄沙便说:“这就是你的悟入之处。”

玄沙师备的意思是:道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摆脱语言和逻辑的束缚,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吧,饥来吃饭寒添衣,困时睡眠热吹风。只要任其自然,恰到好处,你便到达了悟道的境界。

有僧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如何回避?”洞山答:“到那没有寒暑的地方去。”僧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呢?”洞山答:“冷时冷死你,热时热死你。”

有人不懂这则公案,去向黄龙新和尚求教:“到底应该怎么办呢?”黄龙一语破的,指出:“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对一切境遇不生忧乐悲喜之情,不粘不着,不尘不染,这便是洞山良价和黄龙新和尚所提倡的。(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什么是禅 ②

首先我们讲一讲禅的起源。当然这个问题只能简单地讲,不能够展开讲。要展开讲,这六天专门讲禅的起源也讲不清楚、讲不明白。同时,像那样讲是比较学术化的方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场合不太适合。

关于禅的起源,我想分两点来说明:一是在印度,一是在中国。大家知道,在印度,禅的起源是说,佛到了晚年临于涅槃之际,有一天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不知其用意是什么。此时此刻,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在这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所说的禅的起源。当然这个公案的用意,只是就禅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一件事提出,不能用我们现在人历史的、考证的眼光来看。有这件事,还是没有这件事,究竟是历史还是传说,和禅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禅要说明的既不是历史,也不是传说,即使是历史也说明不了禅。所以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个公案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摩诃迦叶尊者是西天禅的第一祖,一直传到菩提达摩第二十八祖。(摘自《入禅之门》)

禅的精神  

唐宋时代的法律规定,不得“压良为贱”,意思是不允许掠夺购买平民作为奴婢。禅师常用压良为贱一语来斥责那些不领会自我为主、到处求教请益的僧徒,这些僧徒当然没有在外掠买平民作为奴婢,然而他们辛苦奔走,东问西求,却不识自身佛性的痴迷行为,恰恰是出卖了自己,把自己从主人降成了奴婢,这不是人世间经常发生的可悲的喜剧和可笑的悲剧吗?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序言 袁宾)

僧璨语录

[禅师简介] 僧璨(?-606),生平未详,僧璨一名系二祖慧可向他传付衣法时为他所取。《祖堂集》卷二称他为“大隋三祖”,即中国禅宗第三祖。

5、谁人缚汝

[原文] (僧璨)大集群品,普雨正法。会中有一沙弥,年始十四,名道信,来礼师,而问师曰:“如何是佛心?”师答曰:“汝今是什么心?”对曰:“我今无心。”师曰:“汝既无心,佛岂有心耶?”又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师云:“谁人缚汝?”对曰:“无人缚。”师云:“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言下大悟。(据《祖堂集》卷二)

[译文] 僧璨召集各种品级的僧众,向他们宣讲正宗佛法。法会中有一个小和尚,才十四岁,名叫道信,来礼拜僧璨禅师,并问禅师说:“什么是佛心?”禅师答道:“你如今是什么心?”小和尚说:“我如今无心。”禅师说:“既然你没有心,难道佛就有心吗?”小和尚又问:“请求和尚教给我解脱束缚的方法。”禅师说:“谁束缚着你?”小和尚说:“没有谁束缚我。”禅师说:“既然没有人束缚你,这便是解脱,何必再求解脱?”道信立即大悟。

[注释] ① 沙弥——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

    ② 某甲——自称代词。

    ③ 解脱法门——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获得自由自在的佛法门径。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
           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看眼前一瞬间。
                         宋五祖法眼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