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禅宗】(37)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禅宗与中国文学 ⑾

在诗之外,禅宗对中国的小说、戏曲亦甚有影响,著名的小说人物如观音、济公和哪吒,均来自佛教,禅宗的若干重要仪式如参禅、圆寂等也常被描写,有些作品如《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更完全是关于佛的传说。(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⑥

对内要“内心无喘”。从修行的用心方面来讲,我们心要越用越细。比如说修数息观,“息有四相,风喘气息”。我们用心的时候,不能在“风”上用心,不能在“喘”上用心,不能在“气”上用心,要在“息”上用心。在“息”上用心,就能够如丝如缕、若有若无,气息就会越来越细,还有第二层意思,就是让观照、觉照的力量不要有间断,不要有起伏,要真正做到绵绵密密。时时刻刻能够观照当下,这也是“内心无喘”。

做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就能够心如墙壁。心如墙壁就能够把一切内外的攀缘干扰一眼识破。就能真正看到诸法的本质是什么,诸法的实相是什么。诸法的本质、诸法的实相就是“缘生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进入禅门,就可以入道。这就是达摩讲的第一句口诀,“如是安心者壁观”。
                        (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慧能语录

 26、本性顿悟

【原文】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顿悟……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据《坛经》)

【译文】善知识!我在弘忍和尚那儿,一听和尚启发立刻大悟,顿时发现了自身的真实本性,因此将这种佛教法门,流传给后代,使学道者顿悟菩提,使他们自己本性顿悟……你们如果不能自己觉悟,就应当用般若智慧观察发现真实本性,一刹那间,各种虚妄之念一齐息灭,自己就成了得道高僧,一旦觉悟就知道了佛的境界。

【说明】顿悟是慧能思想乃至禅宗的重要特点。

【注释】

①忍和尚——即弘忍和尚,禅宗五祖,慧能之师。

②般若,观照——般若:梵语,意谓超越世俗认识,把握事物真实的本质。观照:运用智慧来观察、发现。(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24)

(九)佛驮跋陀罗弘传出世禅法 ③

后至建康。义熙十二年(416)于道场寺与法显共译《摩诃僧祇律》。十三年(417)又与显共译出六卷本《泥洹经》。自十四(418)年到宋永初二年(421),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凡六十卷,通称《晋译华严》,又称《六十华严》。永初二年(421),译出新《无量寿经》。此外还译出《大方等如来藏经》等,凡十余部。以元嘉六年(429)卒,世寿七十一岁。

佛驮跋陀罗传译的禅经,应不只《达摩多罗禅经》一种,如《出三藏记集》卷十四记其在庐山的译经情况时说:“自夏迄冬,译出禅数诸经。”可见他译的禅经并非一部。《出三藏记集》卷九有慧远法师撰《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既言统序,应非一种可知。(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25)

清朝玉琳国师的师兄玉岚,终日睡觉,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很懒。可是当有客人问他的师父有几个徒弟时,他的师父便说:“我只有一个半徒弟,一个徒弟就是终日睡觉的玉岚,另外半个徒弟是即将为国师的玉琳。”修养佛法有功夫的人,行住坐卧不离佛法,平常日用道中行,事事即禅,处处即禅堂。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