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禅宗】(51)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达摩禅法 ⒇

我们世界上的一切纷争、一切问题都是因为在知识的圈子里打转,在理性的圈子里打转:你这一句话会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你这句话又会怎么样,对我有什么影响,对我有什么损害……。当然从世间法来讲,彼此都有执著嘛,所以确确实实会因为一句话产生不同的后果。因为都是在执著当中、在符号当中来打转、往来兜圈子,自己的本性就被淹没了,就被盖覆了。

所以菩提达摩说,我们要“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无凡无圣,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言教”。先是说要藉教悟宗,但是你不要把那个教就当成是实在的东西。教上面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就不要去执著这个东西。你以为当真的是三无差别,你以为当真的你现在就是佛,你执著这个东西,你就错了。虽然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是我们的心还被客尘烦恼所盖覆着,现在还不是主人在当家,而是客人在当家。所以我们还要有一个修为的过程,有一个修行的过程,有一个把无明烦恼逐步排除的过程。我们能够这样做了,自然就“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这就叫理入。(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寂静修 ②

有位禅师说:“做功夫要如猫捕鼠(专注、奋发),如鸡孵卵(专注、无间),如流水穿石、钻木取火(专注、不停)乃能成就。”成就定力完全要靠实践力,所谓的实践力就是不怕苦、不怕难、有毅力、有恒心,让心就这样安静下来听寂静的声音,进入寂静。

当你听内在的声音时,看看自己是在内在还是外在。内在有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内在有没有生老病死?内在需不需要任何东西?缺什么?增加什么?减少什么?看看内在的精神世界,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有没有中间?有没有边际?从里面慢慢去觉察。内在有什么?有知觉,这个知觉到底在哪里?好好地感觉内在的世界,我们平常都陷在物质世界、物欲里。学佛,是不是要找回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在哪里?内在谁跟你争执?谁跟你争强好胜?内在里面的是非是什么?内在里面的好人坏人是什么?内在里面的有无是什么?经过禅修,人慢慢就会有包容力,计较心也少,工作起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我的问题。刚刚修持的人并不了解禅修的好处,反复地做,做久了就能够体会。愈细腻才有办法去参悟更深一层的佛法,久坐必有禅。把过去的习气、无明烦恼藉由禅修来过滤,最后就剩下纯净的心。 (摘自《禅菩提》释心道著)

 

玄素语录

【禅师简介】玄素(668—752),俗姓马,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县)人,曾住镇江鹤林寺,故世称鹤林和尚。谥号大律禅师。他是牛头宗五世智威的弟子。

39.不会不疑

【原文】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师却云:“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据《祖堂集》卷三)

【译文】问:“什么是(祖师)西来的盲意?”玄素禅师回答:“虽然不领会,但也不疑惑。”禅师又说:“不用领会不疑惑的,不用怀疑不领会的。”

【注释】①西来──指初祖菩提达摩从西土(印度)来到东方(中国)。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37)

(十三)玄高、宝云、慧观的修禅

释慧观,俗姓崔,清河人。十岁便以博见驰名。弱年出家,游方受业。与宝云为友,从慧远、罗什学。又从佛驮跋陀罗咨询禅要。慧观风神秀雅,思入玄微。时人称之曰:‘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一。'故向他求法问道者,日不空筵。

在这同一时期,精于禅法而驰名于世的,还有智严、慧觉、罽宾沙门昙摩密多,西域沙门僵良耶舍,天竺沙门僧伽达多、僧伽罗多哆等。都是兼明三藏,而以禅门为专业,明悟超群,数日入定,正受三昧。大弘禅业,以禅定知名于世者,具载《名僧传抄》、《高僧传》中,不一一备举了。(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