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以戒为师】(23)           
 

佛教律学入门 (23)

               虚云法师著

在梵网菩萨戒经中具有十种杀,列说如下:

1、自杀──个人意有二:一、自断性命,如投岩赴火,悬梁沉水,毒药刀刺等!二、以自手来,拿得杀器,杀害生命。

2、教他杀──请教人来,杀众生命,如杀牛羊猪狗等!

3、方便杀──用许多的计巧方法来,断送这条性命的!

4、赞叹杀──看见他人杀生,赞叹是好的。

5、随喜杀──见人杀生,(如劈乌龟泡黄鳝等)随顺欢喜!

6、咒杀──诵持种种邪咒,遣使恶魔鬼神来伤杀他人的!

7、杀因──我们现前一念起了杀心,这叫做杀因。

8、杀缘──以许多的杀生助缘来,才可断这一条命根!

9、杀法──杀生的方法,如杀牛羊等,皆有方法的。

10、杀业──就是杀生的行业,造成功了,是名杀业。

 

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 ⑤

所以持戒是自由的,并不是束缚;何况无持“戒”身心如何安“定”呢?如果说我今天不持戒,做了一件坏事情,看见人就提心吊胆,听人在说话也会心想:我是不是做了坏事让他知道了?还是我昨天在做坏事时,他看见了?于是内心产生不安。你的心产生不安,怎么能生定呢?心若持戒,不论什么事,即使天塌下来,也一样安心,因为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不违犯一切道德范围自然心安,无论谁来都不会怕,也不会提心吊胆,所以心能安。(摘自《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大愿法师)

戒如大地 ③

二. 如何持戒

具体持戒与日常生活言行是不能分开的,那怎么作呢?核心是心意一法,即说正念正知于自己的日常言行等。

《瑜伽部》经载,佛陀对尊者阿难说:“正念正知导致守护六根,守护六根导致戒律仪。”

所以当我们行为或言语之际,应有清醒的意念,这样心意就成为自己言行的保护者,自然而然生起如《小部·经集》中佛陀所说的“诚实、无私、忍耐、自制”四项美德。

《小部·法句·双品》所云:“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污染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若人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一旦心意具备清醒,其人就必会规范相应其人道身份的戒,道德的生活就会变成生命的一部分,这也就是正确的持戒心要。

《藏外·弥兰陀王所问经》中载有阿罗汉龙军比丘的“念”之演述,正念就如王宫门前的卫士──御其恶者于宫外,导其善者入宫内。同样,我们如果止念其身、心,也自然会明了什么是不符合人、天身份的言行而拒绝,什么又是符合的应实行;于是戒行将被谨慎且认真地遵行。充分地正念锻炼导致戒律仪,为内心的完美建立一坚实之基础。

阿姜·曼尊者说:持守心意一戒,由此使言行谨慎,并导向心的清净、专注等语;往昔的时代,佛陀也曾如此告诫儿子罗睺罗尊者。(dhiti根据南传佛教戒律编撰)

 

以戒为师 ③

佛陀成道前是菩萨。“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思是觉悟的众生;菩萨的修行叫“菩萨行”。在菩萨行的阶段,还没有证到菩萨阶位,做事也不是很圆融,但是我们愿意学习,一步一步地跟随佛陀。这一步一步的过程,如同婴儿学习走路。看过婴儿学走路吗?从躺着到学翻身,从爬行到慢慢站起来,到站稳脚步、大踏步走,不知跌倒多少次。看过吗?菩萨的修学就从这里开始。三皈五戒不只在家居士要受持,出家众也要受持。佛陀的在家弟子受了三皈五戒,就是优婆塞、优婆夷。

(摘自《香光庄严》第97期 释悟因)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